中國車市的陡然失速讓車企快速走入寒冬。
據媒體報道,在銷量連續兩個月大幅下降的背景下,一汽-大眾各廠迎來了“史上最長假期”,與此同時,不少員工工資都出現了20%的下降。
據記者多方采訪了解,一汽-大眾三大生產基地的一線員工工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降幅在10%~20%不等。一位一汽-大眾規劃部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:“整個公司從上到下工資都下降了,但稱為降薪并不合適,因為單薪(也就是崗位工資)這塊并沒有降,下降的是一次性獎金的部分,這屬于公司對員工的福利,和降薪不是一個概念。”
一汽-大眾華東區銷售部員工馬杰(化名)也向記者證實,其6月份的收入也有近20%的下降,但是馬杰表示,銷售部門的收入和新車銷量有很大關系,因此他表示對收入下降“可以理解”。
在收入下滑的同時,一汽-大眾各廠員工還將迎來“史上最長假期”。
(內部)郵件顯示,一汽-大眾成都工廠兩個班組將分別在6月29日至7月11日、6月30日至7月12日期間進行設備檢修,也就是放假停產,時間長達13天。而長春生產基地的一廠和二廠,今年“廠慶”的總放假天數也有兩周之久,時間最長的一廠AUDI-3生產線7月合計放假時間將長達17天。
外媒此前曾報道,今年5月,中國汽車銷量連續第二個月同比下降,為2011年10-11月以來首次銷量連續下滑。
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,5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6.2和6.9個百分點,環比分別下降5.6%和4.6%至196.42萬輛和190.38萬輛。繼4月分別環比下降8.9%和11%后,5月產銷量雙雙回落到200萬輛下方。
其實不只是國內車企,外資汽車廠商最近也在中國遭遇滑鐵盧。奧迪5月在華銷量出現了自2013年2月兩年多以來的首次下滑,德國寶馬汽車(BMW)核心品牌乘用車5月在中國銷售下降5.5%,為逾10年來在中國市場首度下滑。
有媒體援引汽車專家張志勇表示,悲觀的情緒依然在車市上蔓延,如同樓市、股市一樣,消費者往往買漲不買跌,車市降價潮來得越兇,將會有更多準備購車的消費者轉入觀望狀態。在他看來,中國汽車市場目前已經大半個身體陷入了危機之中,未來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,進入危機周期之后,車企進行降價、減產以及裁員等調整在所難免。
車市降價潮蔓延,中國車企如何挽救打贏價格戰
6月份,長城汽車[0.00% 資金 研報]宣布哈弗H2、H6分別降價5000元/6000元,成為中國品牌首家官方降價的車企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曾經表示,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,不會采取降價措施。不過在合資車企4月份逐步開展的降價策略,以及傳統車市淡季的影響下,中國SUV的老大也終于坐不住了。隨著更多品牌的加入,中國品牌無疑將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。
降價無疑是飲鴆止渴
從4月份的降價潮來看,它僅僅局限在合資車企,并且部分車企的降價也只是幾款并不熱銷的車型。而隨著長城汽車的率先降價,車市最為熱銷的SUV產品加入,預計下半年的降價烽火將全面點燃,中國品牌將會全部加入到這股降價潮中。
不過降價對于中國品牌來說,其實有很多難言之隱。目前,合資品牌已經開始對各個SUV細分市場展開攻勢,優惠和促銷的花樣繁多,傳播推廣的力度更是驚人。如果中國品牌堅持不降價的話,依靠性價比打天下的優勢將進一步減小,進而市場份額將會面臨丟失的危險。可是,中國品牌想要降價保身也并不是那么容易。眾所周知,中國品牌的利潤要比合資品牌少的多。就連業界公認利潤最高的哈弗SUV,此次降價的幅度也僅在5000左右,這跟合資品牌動輒2到3萬的幅度比并不顯眼。這也說明了中國品牌的利潤有限,降價的空間不大,如果勉強降價,即使保住了銷量,也無疑是飲鴆止渴。
產能過剩成為降價主因
近日,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了5月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為57.3%,同比上升8%,處于庫存高位。進入2015年以來,經銷商的庫存預警指數除了1月份沒有超過50%外,后來一直持續在50%以上,這樣就直接導致經銷商的倉儲和資金負擔加重,盈利水平急劇下降。而為了保持安全的資金流,最好的方式就是降價促銷了。
中國品牌的出路在哪兒?
從目前各個產品細分市場的表現來看,小型SUV仍然是增幅最快、熱度最高的市場。因此不少中國品牌也開始加緊布局這塊市場,例如比亞迪[-4.47% 資金 研報]S3、江淮S2等小型SUV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上市。
根據專業機構分析,性價比高是消費者購買小型SUV最重要的因素。隨著SUV車型的熱度上升,很多消費者越來越愿意接受小型SUV帶來的個性、時尚、運動感知。
車市的潮漲潮落,必然有車企跟不上腳步被拍在沙灘上,而能夠在危險中尋到機會的車企,才能活的長久。中國品牌如何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布局,將成為至關重要的一步。
|